引言
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,其中大模型技术作为推动AI进化的关键力量,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。然而,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,如何确保大模型安全可靠地服务于人类,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演进历程、安全挑战、安全框架与实践,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治理建议,并结合行业实践案例,分析大模型在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领域的应用,为推动大模型安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。
大模型技术演进与安全挑战
1、大模型技术演进历程
大模型技术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:
- 探索期 (2017-2021): 以预训练语言模型为代表,如GPT-1和BERT,展现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巨大潜力。
- 爆发期 (2022-2023): 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大模型涌现,实现了与人类高效互动的能力。
- 提升期 (2024-至今): 多模态大模型如Sora和GPT-4o出现,实现了对语言、图像、视频等多种模态信息的理解和生成。
2、大模型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
- 通用化与专用化: 大模型将向通用化和专用化两个方向发展,同时兼顾,满足不同场景需求。
- 云边端协同: 云侧大模型与端侧大模型将协同发展,实现混合计算架构,提升效率和安全性。
- 开源与商业模式创新: 开源将成为大模型发展新趋势,企业将探索C端与B端市场的均衡发展路径。
- 新质生产力: 大模型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- 敏捷治理: 全球范围内将形成以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协同治理格局。
3、大模型安全应用现状
大模型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,能够赋能威胁检测、安全防御、安全检测和安全响应等环节,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和效率。
大模型面临的安全风险
大模型技术面临着数据安全、模型安全、系统安全、业务应用安全等方面的风险,具体包括:
- 数据安全风险: 数据泄露、数据窃取、数据投毒、数据质量低劣等。
- 模型安全风险: 模型鲁棒性不足、模型“幻觉”现象、模型偏见和歧视、模型可解释性差等。
- 系统平台安全风险: 机器学习框架安全漏洞、开发工具链安全漏洞、系统逻辑缺陷、插件安全漏洞等。
- 业务应用安全风险: 生成违法不良信息、数据泄露、用户恶意使用等。
大模型安全框架与实践
1、大模型安全框架概述
本文构建了大模型安全框架,包括安全目标、安全属性、保护对象和安全措施四个层面,确保大模型安全、可靠和可控。
2、大模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关键维度
- 指导思想: 以人为本,AI 向善。
- 关键维度: 安全、可靠、可控。
3、大模型的三种落地模式
- 端侧部署: 适用于对隐私保护和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。
- 边缘计算: 结合了云的强大处理能力和低延迟的优点。
- 云平台服务: 利用充足存储和计算资源支持复杂算法和大量数据处理。
4、数据合规与安全保护
- 数据合规获取: 明确数据来源和使用方式,确保合规性。
- 数据标注安全与数据集安全检测: 建立完善的数据标注和安全检测机制,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性。
5、模型安全防护措施
- 模型鲁棒性增强: 通过对抗性训练等方法提升模型鲁棒性。
- 模型“幻觉”缓解与偏见缓解: 通过检索增强生成、有监督微调等方法缓解模型“幻觉”和偏见问题。
系统平台与业务应用的安全实践
系统平台安全加固: 建立完善的安全开发机制、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、执行多层次的安全测试、构建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、定期进行漏洞检查工作以及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。
- 大模型插件安全与业务应用保护: 加强输入内容的检测、实施最小化功能策略、有效管理安全权限、建立人工审核机制以及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。
- 输入输出安全保护: 建立输入与输出内容的安全防护机制,对敏感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。
- 生成信息标识与账号行为风控: 对AIGC生成的内容添加标识,并对账号行为进行风控,确保平台安全。
大模型赋能网络与数据安全
1、大模型赋能网络安全框架
大模型在网络安全领域可以应用于风险识别、安全防御、安全检测和安全响应等环节,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和效率。
2、大模型赋能数据安全
大模型在数据安全领域可以应用于自动化数据分类分级和自动化APP(SDK)违规处理个人信息检测,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效率。
大模型安全展望与治理建议
1、大模型技术产业展望
大模型技术将向更深层次发展,并赋能各行各业,推动产业创新。
2、大模型自身与赋能安全展望
大模型技术将深刻影响社会信息传播和社会工作方式,需要构建多层次治理体系和创新安全保护技术。
3、大模型未来安全发展与治理建议
构建“五维一体”多元参与协同治理框架,包括政府监管、生态培育、企业自律、人才培养和测试验证。
安全领域的创新方向
AIGC+数据安全、AIGC+安全运营、AIGC+开发安全、AIGC+自动化渗透测试、AIGC+邮件安全、大模型安全、安全态势管理等领域将成为未来安全领域创新的重要方向。
结语
大模型技术发展迅速,但也面临着安全挑战。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框架和实践,并加强政府监管、生态培育、企业自律和人才培养,我们可以推动大模型安全健康发展,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