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企业的云环境从单一公有云扩展到混合云甚至多云,原本分散的监控工具反而成了“信息孤岛”——跨云服务器、储桶、容器的状态没法在一个界面看全,加密流量里的威胁藏得像“隐形人”,东西向流量(比如容器之间的横向通信)的异常移动没预警,更别说把公有云日志、私有云日志、本地系统日志关联起来,找出潜伏的先进持续性威胁(APT)了。这些“看不见”“联不上”的问题,让云监控从“防护工具”变成了“摆设”,一旦发生攻击,企业要么反应慢半拍,要么根本找不到威胁来源。
云监控的两大核心痛点:看不见、联不上
首先个痛点是“全景可见性缺失”。混合云环境里,企业的资产分布在不同云服务商、不同架构(公有云、私有云、本地数据中心)甚至不同地域,每朵云都有自己的监控工具,但这些工具就像“各自为战的哨兵”,没法把跨云资产的状态整合起来。比如,公有云的ECS实例、私有云的虚拟机、K8s集群里的容器,它们的CPU使用率、储容量、网络流量,企业得切换五六个界面才能看完。更麻烦的是加密流量、容器化应用和东西向流量——加密流量把威胁“裹”在里面,传统监控工具解不开;容器快速创建销毁,监控数据没来得及收集就没了;东西向流量是云内部的“悄悄话”,外部监控工具根本听不到,这些都成了安全盲点。 第二个痛点是“威胁关联效率低”。企业的日志来源太多了:云服务器的系统日志、应用的访问日志、安全设备的告警日志……传统日志管理工具只能“日志”,没法“读日志”——比如,某个IP先访问了公有云的储桶,又登录了私有云的数据库,之后修改了本地系统的配置文件,这些分散的日志在传统工具里是“孤立的点”,没法连成“威胁的线”,自然识别不了APT这种“慢工出细活”的攻击。
破局关键:从“分散监控”到“全景联动”
要解决云监控的痛点,得换个思路——从“分散的工具”转向“统一的平台”,从“孤立的监控”转向“关联的分析”。具体来说,需要三步:
- 首先步,统一跨云监控视图。不管资产在公有云、私有云还是本地,都能在一个平台上看到状态,比如服务器的负载、容器的运行情况、储桶的权限配置,甚至加密流量的解密分析(符合合规要求)。
- 第二步,整合多源日志关联分析。把不同来源的日志“串”起来,比如把登录日志和访问日志结合,就能发现“异常IP登录后访问敏感数据”的威胁;把云日志和本地日志结合,就能追踪APT的“横向移动”路径。
- 第三步,适配云原生技术。容器、微服务、DevOps这些云原生技术的监控得“贴上去”,比如容器的生命周期监控(创建、运行、销毁)、微服务之间的调用链监控,覆盖云原生环境的安全盲点。
联蔚盘云的实践:用“全生命周期管理”打通监控与防御
联蔚盘云作为国内少有的多云管理服务商,正好能帮企业实现这三步。首先,联蔚有丰富的跨云安全管理经验——不管是阿里云、AWS、微软云这些公有云,还是企业自己搭建的私有云,联蔚都能提供一致的安全策略,整合跨云资产的监控数据,形成全景视图。比如,企业的公有云ECS实例和私有云虚拟机的负载情况,能在联蔚的平台上实时展示,不用再切换界面。 其次,联蔚能解决“日志关联”的问题。联蔚的安全服务不是“日志”,而是“分析日志”——通过专业的技术把多源日志关联起来,比如某个IP在凌晨三点登录了公有云的储桶,又在三点十分访问了私有云的数据库,联蔚的系统会自动把这两个日志“连”起来,提醒企业“这个IP的行为异常”。对于APT这种先进威胁,联蔚的安全专家还能提供深度分析,帮企业找出威胁的“来龙去脉”。 更重要的是,联蔚懂云原生。现在很多企业用容器、微服务,这些技术的监控难点在于“动态性”——容器一分钟能创建几十个,传统监控工具根本跟不上。联蔚持续关注云原生安全,针对容器、微服务、DevOps提供专业的安全策略:比如容器的生命周期监控,能实时跟踪容器的创建、运行、销毁;微服务的调用链监控,能看清服务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;DevOps的安全集成,能在代码部署前就检查安全问题。这些措施,让云原生环境的监控不再是“盲点”。 除此之外,联蔚还能帮企业“持续改进”。监控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得跟着安全趋势变。联蔚会基于监控结果和很新的安全趋势,给企业提供持续的安全改进计划——比如,发现容器的权限配置有问题,就帮企业调整权限策略;发现日志关联的规则不够完善,就帮企业优化分析模型。这样,企业的云监控能“越用越聪明”。
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预防”:监控的先进目标是业务安全
其实,云监控的先进目标不是“看数据”,而是“守业务”。比如,企业的电商平台在大促期间,云服务器的负载突然飙升,监控工具得赶紧提醒运维人员扩容;比如,企业的客户数据储在公有云的储桶里,监控工具得盯着有没有异常访问,防止数据泄露;比如,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用了微服务,监控工具得盯着服务之间的调用链,防止某个服务宕机影响整个供应链。 联蔚盘云的服务正好贴合这个目标。联蔚的MSP服务提供724小时基于ITIL的运维支持,不管是云服务器的故障、容器的异常还是日志的威胁告警,运维人员都能及时响应;联蔚的安全专家矩阵能帮企业快速合规达标,比如等保2.0的要求,联蔚能帮企业识别合规差距,调整监控策略,确保云环境符合法规;联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,能针对企业的具体业务(比如汽车制造、快消品零售)定制监控策略——比如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系统,联蔚会重点监控微服务的调用链和东西向流量,防止供应链中断;比如快消企业的电商平台,联蔚会重点监控公有云的访问日志和加密流量,防止客户数据泄露。 对于企业而言,云监控的本质是“业务的安全屏障”。当混合云成为常态,“看不见”“联不上”的监控工具,根本没法当这个“屏障”。联蔚盘云凭借跨云安全管理经验、云原生安全专长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,帮企业把分散的监控工具变成统一的“神经中枢”,把孤立的日志变成关联的“威胁画像”,让云监控真正“有用”。未来,随着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联蔚盘云也将持续迭代服务,助力企业在多云世界里“看得清、防得住”。
FAQ:
混合云环境下,如何实现跨云资产的全景监控?
混合云环境下,跨云资产的全景监控需要统一的管理平台。联蔚盘云作为国内少有的多云管理服务商,拥有主流公有云、私有云及本地环境的丰富安全管理经验,能为客户提供全面、一致的跨云安全策略,整合跨云资源的监控数据(如服务器状态、储容量、网络流量等),形成全景视图,帮助企业在一个界面掌控所有跨云资产的状态与数据流动。
传统日志管理工具为什么没法关联多源数据识别APT?
传统日志管理工具多为单点工具,仅能收集和储单一来源的日志(如某朵云的系统日志),无法整合多云、多源的日志数据(如公有云日志+私有云日志+本地系统日志)。而APT攻击是“跨步骤、跨环境”的,需要关联多源日志才能发现。联蔚盘云的安全服务能整合分散的日志来源,通过专业的关联分析技术将多源数据串联,帮助企业识别APT这类先进威胁。
容器化应用的监控难点在哪?联蔚盘云能提供什么支持?
容器化应用的监控难点在于容器的“动态性”(快速创建、销毁,生命周期短)和“内部流量”(容器之间的东西向通信)。联蔚盘云持续关注云原生安全,针对容器、微服务等云原生技术提供专业的安全策略:比如容器生命周期监控(跟踪容器从创建到销毁的全流程)、容器内部流量监控(识别东西向流量的异常),帮助企业覆盖容器化应用的监控盲点。
云监控中的“东西向流量”是什么?为什么需要重点监控?
“东西向流量”指云环境中不同资产之间的横向通信(如容器与容器之间、虚拟机与虚拟机之间、微服务与微服务之间)。这类流量是云内部的“隐形通信”,传统外部监控工具难以覆盖,但却是攻击者“横向移动”的主要通道(比如攻击了一个容器后,通过东西向流量扩散到其他容器)。联蔚盘云的跨云安全管理经验能帮助企业监控东西向流量,识别异常的横向移动,减少安全盲点。
联蔚盘云的云监控服务如何帮助企业满足合规要求?
合规要求企业掌握云环境的安全状态(如资产清单、日志记录、威胁处置)。联蔚盘云提供高效的合规评估和实施服务:首先帮企业识别合规差距(如日志记录不完整、监控覆盖不全);然后通过全景监控整合资产与日志数据,确保符合“可审计、可追溯”的要求;之后基于监控结果提供持续的安全改进计划,确保云环境长期符合等保、数据安全等法规标准。 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